科研星球

一篇文章会议上发表后,再投到期刊,算一稿多投吗?

许多作者对会议论文及期刊论文的疑问,诸如:已经发表会议的论文加了新数据之后可以投稿期刊吗?将同篇论文同时投稿会议跟期刊算一稿多投吗?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集中解答一下。

 

已发表的会议论文可以再投期刊吗?

会议论文发表之后,作者的确可以再投其他期刊,但为了避免构成“一稿多投”(duplication submission),我们需要注意几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已发表了会议摘要集

一般来说,当文章作为会议摘要提交时,并不需要完整的信息。科研人员通常仅在会议上展示初步的发现和分析,并保留其他更具体和重要的数据以便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如果已发表了会议摘要集,可以将会议摘要发展成完整的论文投稿至期刊。摘要和论文分别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也是可以的。

不过,在投稿的时候,作者应当在Cover Letter中向编辑说明该篇论文是根据会议摘要发展而成,同时要说明会议摘要已发表会议论文集并附上链接。

 

注意:已发表的摘要跟投稿论文的题目不能一样。标题也要稍作修改,方便读者区分清楚发表在会议摘要集上的摘要和发表到期刊的论文摘要。论文中应该要引用摘要。提供发表链接。投稿论文中的摘要不能一模一样,需要修改一下摘要措辞,根据论文新增的内容再扩充摘要。

 

情况二:如果已发表了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强调分享和交流新观点,因此,一般会议论文的内容仅揭示了研究的关键发现。而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则需要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撑来分析验证这种发现的合理性。

鉴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如果已发表了会议论文集,那么作者可以将先前发布的会议论文添加至少30%以上的(未在会议论文中展示过)新数据或新内容之后再投稿至期刊。同样地,作者需要在Cover Letter中向编辑说明该篇论文是根据会议论文发展而成,并提供一个已发表会议论文的在线链接或DOI。

 

同时,我们需要弄清一个误区:期刊论文并不是会议论文的加长版,如果核心内容没有明显的改进和新增,只是在文字上扩展,这样的文章一样会被期刊拒绝,因为其核心创新已经出版”pre-publication”。当然文章并不单纯从长度来判断其价值,短文章可以是高质量论文,而长文章也经常质量低下。

 

 

如何判断目标期刊是否接收已发表会议论文?

 

对于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比如计算机方向,很多学者会选择先发国际会议论文,再整理完善成期刊论文或甚至觉得没有必要而不再发表期刊论文。这种行为也不算是一稿多投。

不过每个领域的标准不一样,可以通过查看目标期刊的已发表论文,如果有已发表论文中有类似标注:“part of the material has been used in conference(会议名称)"或"this paper has been presented in conference(会议名称)”,那就说明这个期刊接收此类投稿。

 

 

期刊论文VS会议论文,究竟投哪个?

 

会议论文: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宣读首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是属于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这样发表的论文一般也会作为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

期刊论文:在期刊等发表的论文。一般为学术论文,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要途径之一。

两者的区别主要如下:

会议论文,要看会议主办单位,有一些学术会议,在会前出论文集,会后不再出版论文集;有一些学术会议,在会后正式出版论文集,具有出版社和ISBN号。会议论文不是期刊,肯定没有期刊号。

针对某个学术会议投稿一定是会议论文,并且由学术会议的会务组决定是否录用,期刊论文肯定是针对某学术期刊投稿,而且是期刊编辑部决定是否录用,而不是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只是审稿并返回意见,真正决定录用权在期刊编辑上。

被录用的会议论文,可以选择参加会议或者不参加会议,但是学术会议必须召开,而期刊论文录用后只需等着出版即可。

会议论文出版后一般会寄送你论文集(部分会议会将论文提交到国际期刊上发表,并寄送迷你期刊),但是期刊论文出版后一定是寄送迷你期刊。

会议论文一般审稿周期都比较短,2周左右,快的1周,但是期刊论文相对慢些,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一般2个月,普刊也得1-3周左右,当然部分期刊也可以几天录用甚至1天录用。

期刊的话,也有很多,建议大家尽量投权威点的会议或者期刊,非专业会议或者期刊很多单位都是不认可的。

 

一般来说,期刊论文是正式完整地表述科研发现和成果的重要形式,期刊论文的发表过程经过了最严格的同行评议过程。相对而言,会议论文快捷交流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偏重报道最新的研究思路和进展。

 

 

本文来源:麦德辑学术编译等

 


没有账号?